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统筹存量政策优化与增量政策供给,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生产供给持续扩大,消费潜能不断激发,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407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5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3.4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770.39亿元,增长5.9%。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4.5%。春耕春播有序推进,粮食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小麦总体长势良好。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8万吨,同比增长3.1%;瓜果类产量3.4万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4.5%。肉蛋奶总产量28.9万吨,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14万吨。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上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7%、9.3%、21.1%、11.8%。
三、服务业持续向好,交通运输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服务业增速3.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20.5%、17%。
四、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提质,民间投资支撑有力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7%。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7%,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7.7、3.4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全年加快6.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63.5%,比上年全年提升2.7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以旧换新成效明显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5亿元,同比增长2.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4.1亿元,同比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4.4亿元,增长3.1%。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单位中,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8%和17.2%。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07.3亿元,同比增长6.0%,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7.3%。
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民营企业贡献突出
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111.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276.9亿元,增长6.9%;进口834.7亿元,下降4.1%。民营企业进出口1461.9亿元,增长3.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9.2%。对东盟、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6.5%、7.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8.5%、2.1%。
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7亿元,同比增长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4亿元,增长4.5%。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卫生健康等支出分别增长8.2%、14.8%、11.6%、70.5%。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88.8亿元,同比增长6.5%,比年初增加1119.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075.6亿元,增长6.2%,比年初增加1170.4亿元。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价格低位运行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同比增长12.3%。其中,外来劳动者来青就业5.58万人,增长28%,占就业总量的71.3%。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8.5%。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2%。
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5元,同比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8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6元,同比增长5.9%。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7%、4.6%、3.9%、5.6%。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与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与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进出口数据来源于青岛海关。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 了解更多betway综合在线数据,请浏览betway综合在线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