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闽东大地,塔吊长臂在湛蓝天空划出有力弧线,机器轰鸣声与金属撞击声交织成建设交响曲。在福建省宁德市郦景水乡项目工地,工人们正为即将封顶的住宅楼绑扎最后一批钢筋。
“多亏贷款及时到位,我们的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项目负责人林鸿敏望着已具雏形的楼群感慨道。这个曾因“四证”不全陷入融资困境的房地产项目,正是宁德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全流程护航:跑出“宁德速度”
2024年2月,宁德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宁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率先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打出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作为机制核心的“白名单”制度,正通过政银企协同发力,重塑当地房地产市场生态。
“现在项目申报到放款最快15天,比之前提速50%。”工商银行宁德分行公司部负责人陈信文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示工作台账:协调机制运行一年来,该行通过“白名单”累计授信超20亿元,审批通过的7个项目均实现“零逾期”放款。效率跃升的背后,是银行业工作专班的深度变革──在工商银行宁德分行,由行长挂帅的专班整合了客户营销、授信审批等六大核心部门,建立“每日会商、限时审批”机制,将传统的“串联式”流程改造为“并联式”推进。
这种变革带来的不仅是速度。记者在宁德金融监管分局看到,全市8家主要银行均建立标准化专班体系,形成“白名单项目绿色通道操作指引”,涵盖从项目申报到贷后管理等多个关键节点。
“过去各部门像接力赛,现在更像团体操。”建设银行宁德分行风险部经理肖艳明形象比喻,“材料同步流转、问题现场决策,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政银企会诊:激活“沉睡项目”
2024年盛夏,郦景水乡项目工地却笼罩着焦虑。因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四证”未齐,贷款授信审批卡在关键环节。
“材料在银行各部门转圈,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回忆起当时情形,林鸿敏仍心有余悸。转机出现在2024年10月10日,宁德金融监管分局、宁德市住建局与工商银行组成联合工作组,带着政策文件直赴工地现场办公。
宁德市住建局房管科科长陈意春对当天的情况记忆犹新:“我们对照‘白名单’准入标准逐条核对,发现项目实质已满足条件,只是部分证件在流转环节而耽搁。”
“三方当场确定‘容缺受理+承诺制’解决方案,工行开辟特别审批通道,最终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流程。”陈意春介绍。
这样的“三方会诊”已成常态。数据显示,协调机制运行以来,宁德市累计召开8次政银企对接会,修复“白名单”项目问题两个。
“贷款资金到账后,我们立即与优质供应商签订协议,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项目按计划交付,工行的支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林鸿敏感慨道。
在福鼎恒大未来城,1.8亿元纾困资金的注入让停工半年的项目重焕生机。“资金到账当天,我们就重启了3个标段施工。”项目总工程师王跃农告诉记者,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不仅追回了延误工期,还实现了小区绿化率提升1.3%的意外之喜。
市场信心修复:数据彰显民生温度
2024年12月28日,对业主陈女士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站在福鼎恒大未来城崭新的精装房内,她轻抚着光洁的瓷砖墙面说:“延期交付这一年,我每月都来工地看进度。亲眼见证塔吊重新转动,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这个曾被列为“问题楼盘”的项目,如今已有1816户业主顺利收房,成为协调机制惠及民生的最佳注脚。
数字见证着机制成效:截至2025年4月,宁德市累计推送“白名单”及扩围项目25个,完成授信59.46亿元,贷款投放50.69亿元,项目100%获得资金支持。
更可喜的是市场信心的修复——宁德市住建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春节假期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109.2%,1-3月市本级住房销售991套,同比增长43.83%。
“机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宁德金融监管分局统计监测科科长刘本铃介绍,“我们建立‘项目—问题—责任’三张清单,对合规项目应贷尽贷,同时严防资金挪用,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据悉,所有“白名单”项目均纳入资金闭环管理系统。
展望未来,宁德市正谋划机制升级版。刘本铃表示,宁德金融监管分局将继续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继续做好“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工作,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春潮涌动处,扬帆正当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郦景水乡项目正式封顶。阳光透过安全网洒在林鸿敏的笑脸上:“现在每天都有购房者来参观,市场真的暖起来了。”不远处,巨型塔吊缓缓转向,在蓝天白云间勾勒出宁德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轨迹。(李秀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摘自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5.05.14 记者 鲍曼君
※ 了解更多房betway必威东盟体育,请浏览地产统计库 ※